卡爾費水分測定儀的原理
更新時間:2015-08-11 | 點擊率:1246
采用卡爾-費休(KarlFischer)法測定大部分有機和無機固、液體石油、化工產品中游離水或結晶水的含量是一種傳統(tǒng)的經典方法。標準化組織(ISO)和我國國家標準中有多項標準推薦使用該方法。常用的有GB6283-1986《化工產品中水分含量的測定》、GB7600-1987《運行中變壓器油水分含量測定法(庫侖法)》兩個方法標準。以上兩個標準,基礎理論是一致的,但兩個標準推薦使用的儀器差距較大。
GB7600推薦使用的微庫侖分析儀不論在整個系統(tǒng)的準確性上還是整個系統(tǒng)的自動化程度上明顯優(yōu)于GB6283推薦使用的儀器。本文以GB7600推薦的儀器模型為基礎設計的WS-6型全自動微量水分測定儀為依據,并針對此模型國產原有儀器存在的不足探討改進的方法,借此來減輕廣大化學分析工作者的勞動強度,推動儀器的全自動化和網絡化管理。
采用卡爾費休庫侖法測定水分的原理其原理是基于有水時,碘被二氧化硫還原,在吡啶和甲醇存在的情況下,生成氫碘酸吡啶和甲基硫酸氫吡啶。
產生的碘又與樣品中的水分反應生成氫碘酸,直至全部水分反應完畢為止。反應終點用一對鉑電極所組成的檢測單元指示。在整個過程中,二氧化硫有所消耗,其消耗量與水的克分子數相等。依據法拉第電解定律,電解1克分子碘,需要二倍的96493C電量,即電解1毫克水需要電量為96493C。